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北京故宮館藏璽印賞析之三

轉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06/14/170041_4161196.shtml
北京故宮館藏璽印賞析 之三

  新成甲」玉印,漢,印面2.3×2.3cm,通高1.9cm
漢代私印,白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順讀「新成甲」三字。其玉色碧而閃烏,由青向灰過渡,鈕頂黑斑自然如墨,沈黯古雅。此印之精美與漢「王武」玉印難分伯仲,二者可謂姊妹印,曆近兩千年,並存於世,堪稱漢印中的至寶。 

 淳于蒲蘇」玉印,漢,印面2.3×2.3cm,通高1.6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上起順讀「淳于蒲蘇」四字。其青玉材質中有天然黃色細紋綹散佈,形如騰空之煙,青黃相混相映,美麗異常。
此印印面之工整端莊,篆刻之精細,幾乎無出其右,即使以石質印材篆刻,若達到如此的藝術效果也須有相當的造詣,何況漢代於堅玉之上琢造精妙的篆文。其篆刻藝術之精湛動人,令人過目難忘。 


 應衢」玉印,漢,印面1.4×1.4cm,通高2.0cm
漢代私印,白玉琢造,羊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應衢」二字。印文滿格,位置勻稱,筆道不深而精神十足。印臺方正,上立一羊,玉羊大角下盤,線條優美,通體潔白無瑕,神態可愛。 
此印玉色純淨,通體一色,光亮瑩潤,托於掌中,似有絲絲涼意沁入,令人愛不釋手。
以 牧畜作為印鈕的印章基本上是新莽政權到西晉十六國時期的官印特徵,銅質居多,史籍中記有金印,所見實物則常以銅鎏金者為金印的代用品。其印鈕以駝鈕最多, 十六國時期有馬鈕,均為各時期中央政權頒賜給少數民族首領的官印。私印則僅見羊鈕玉印,且實物數量極少,此印即其中至為精美的一方。 


 異」玉印,漢,印面1.9×1.9cm,通高1.4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左起橫讀「異」二字。印文勁秀,印面佈局和字體風格與東漢標準的銅鑄兩字私印風格一致。印身遍佈土沁花紋,如黑綠大理石紋,青玉微露,原色雖被罩而並不傷其美,反而增其雅。 

妾繻」玉印,漢,印面2.0×2.0cm,通高1.6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妾繻」二字。印鈕之下及印臺立面上棱處各有弦紋一週,做工精緻。玉質青白,光照如鏡,潤滑如冰。「妾」為古代女子自我謙禮之稱,入印後單綴其名,此為兩漢女子佩印印文的通例。
此印筆意具纖柔之美,配以美玉之材,仕女佩之,正得其宜。 


 王武」玉印,漢,印面2.3×2.3cm,通高1.8cm
漢代私印,以黃玉琢造,鼻鈕,印面有陰線邊欄,印文字體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橫讀「王武」二字。印身通體青黃,青者淡然若隱,黃者如浸非覆,渾然天成。
早在春秋時期,吳越地區的兵器上即可見到鳥蟲書,且多鎏金,別緻而精美,彼時尚無此書體名稱。其文字起筆或像鳥首,或形體如蠕動之蟲身,後人因其形而定名。
漢代以鳥蟲書體入印者多為玉印,此印文字橫筆作魚形,豎筆似蚓,篆勢舒展,意態靈動,文字結構與佈局之微妙、篆刻之精躍然目前。 


 田莞」玉印,漢,印面2.3×2.3cm,通高1.6cm
漢 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漢篆,白文,右起橫讀「田莞」二字。印文舒展,為標準的漢印文字篆法,「田」字筆畫較少,佔印面位置略窄,「莞」字筆畫 較多,佔印面位置略寬,兩字佈局充盈印面,視覺效果協調、端莊而平穩,這種印文的佈局在西漢中期以後的兩字或三字私印中常見。印身沁斑遍佈,玉青色暗,一 望而知是歲月久遠使然。
此印之風格常見於東漢末至三國時期之印,印面屬私印中較大者。印鈕頂較寬,這一局部與其他漢玉印略有區別。其整體琢造工藝簡約,形態古樸。 


 趙憙」玉印,漢,印面2.2×2.2cm,通高1.2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趙憙」二字。印身比其他漢玉印低矮。其質土沁入綹,注目凝視,層層橫紋如山巒遠眺,淡者若霧嵐起於穀間,似移似駐。
此印印文至為工整,字體和印面佈局與東漢銅鑄私印中雙面印之印面風格極為一致,只是後者兩字多是陰陽文並列,而此印「趙憙」兩字皆為陰文,其文字之工整端莊更勝一籌,可做摹法漢印的標準印之一。 


 劉先臣」玉印,漢,印面2.6×2.6cm,通高2.4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獸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順讀「劉先臣」三字。文字佈局嚴謹,筆道粗細一致,文字清勁,骨架強硬。青玉散佈黃褐色斑,片片如煙熏,似沈似浮,古雅可觀。
三 字私印的文字佈局為姓氏單佔一側,名字另列,此為漢印慣用通例,與入印文字的單字筆畫繁簡並無關聯。在漢系印章中,早期動物題材的印鈕有少量的蛇鈕或魚 鈕,後以龜鈕最為常見,間或出現羊鈕,其他動物題材多用於印面,而成為肖形印。此印的鈕制較為罕見,神獸盤臥,張口眥目,體態雄渾,似是銅印避邪鈕的變 體。印文三字內斂,印面周邊留餘較寬,也是漢末以後的印面風格。 


 績平」玉印,漢,印面1.2×1.2cm,通高1.9cm
漢 代私印,白玉琢造,龜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績平」二字。印文為典型的漢代私印印文。「績」字右下兩點筆畫由窄變寬,撇向兩邊,底部橫平加 寬,恰如東漢銅鑄私印同樣的印文;「平」字上部緊湊,豎筆下行後再橫拉,轉成較大弧形後再曳向印面一角,這也正是東漢私印中印文末筆的典型處理方式。
龜形印鈕背飾環甲,背甲中部棱微凸起,龜身以四足撐起,首微上擡,似欲爬行。此類形態的龜鈕只在新莽時期以後的一段時期內出現,是具時代標誌性的造型。
此印白玉通體一色,潤澤細膩,光瑩而不暴露,材質與製作俱佳,是漢代玉印中的至精至美之物。 
潘燕」玉印,漢,印面1.9×1.9cm,通高1.4cm
漢 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潘燕」二字。「潘燕」兩字等距並列,單字間架與兩字佈局十分勻稱,印文字口較淺,使文字體勢在 琢造時更易得以流暢的表現,可見漢代制印者之匠心。青玉材質只在印鈕頂部向下處與印面少處尚可見到,通體大部分遭到較強的侵蝕,造成表面大片脫落,令人賞 鑑時不禁扼腕。 


 張隆私印」玉印,東漢,印面1.6×1.6cm,通高1.5cm
印白玉質,琢造,瓦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上起順讀「張隆私印」四字,字等距,田字佈局。印鈕較高,狀如覆瓦。印材為白玉,質如凝脂,通體無瑕,玉色皎潔,晶瑩奪目,堪稱玉印精品。
此 為東漢私印。兩漢姓名私印,姓名為兩字者,直接作為印文的居多,印面為左右佈局。姓名為三字的左右佈局亦屬常見,三字者如欲使印面呈田字佈局,往往加綴 「印」字。「私印」或「之印」二字常用作兩字印文的補充文字,但多用於銅鑄私印。此印琢造堅玉不惜工本,使印文達到如此纖細、柔美而精密的程度實為罕見, 足以表現漢世琢玉工藝水平的高超。 


 趙嬰隋」玉印,漢,印面2.1×2.1cm,通高1.5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順讀「趙嬰隋」三字。「隋」字上右側部一撇左出,為漢篆入印的變化。印文筆畫淺細流暢,似筆鋒遊過。印材極佳,碧玉微青,通體一色,光潤異常。其色淡綠如新潭之水,清澈悅目。 


 「杜安居」玉印,印面1.6×1.6cm,通高1.0cm
此 為東漢私印,墨玉質,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順讀「杜安居」三字。印文有如鑄造,其篆法佈局,一望而知為漢印,尤其類似東漢銅鑄單面姓名 私印之風格。「安」、「安居」、「安漢」、「安世」、「安成」、「安國」等是兩漢時期男子取名的常用字。此印玉色黑如墨如炭,光如髹漆,惟質含石性。 


 杜元」玉印,東漢,印面2.3×2.3cm,通高1.5cm
此為東漢私印,印青玉質,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杜元」,兩字並列。「杜」字的「木」字偏旁上橫筆直接轉折,下橫筆轉折似圓肩,此印文具有直接書寫文字的筆意,「元」字則是小篆的標準字體。此印玉色黃而閃青,土沁黃斑如枯葉覆地。 


 郭徹」玉印,東漢,印面1.9×1.9cm,通高1.3cm
印白玉質,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郭徹」二字。二字為標準漢印篆法,印面佈局極具法度。
此為東漢私印。漢代玉印與同時代的銅鑄印因工藝不同,其印文一般可通過搨本得以辨別,而「郭徹」玉印文字卻與鑄造印的文字風格相似。此印玉質總體清透,光澤溫潤,舊時有人稱其「較羊脂白微青」,「白如美人睛」。印臺部分橫向裂傷有土沁,並一角、一邊有傷缺。
此件玉印舊藏陶北溟處,後歸焦振青,再歸倪玉書,終入藏於故宮博物院。 


 尹讓」玉印,東漢,印面2.1×2.1cm,通高1.4cm
此 為東漢私印,青玉質,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尹讓」二字,兩字並列。「尹」字上部緊湊,曳筆垂長;「讓」字筆畫較繁,筆道等距排 列,印面佈局舒展精神。此印玉色淡青發白,如春水初漾,清瑩可觀,部分質地微微閃黃,黃如淡色豌豆泥,又如水淺見底,玉色天成,不可多得。 

畢方圖案銅印,東漢,印面直徑2.0cm,通高1.0cm
印銅鑄,鼻鈕。印面凹鑄鳥紋圖案,鳥小首尖喙,長頸扭轉,一足粗壯,雙翅揮展,羽飾華麗,形狀怪異。
《山海經·西山經》記章莪之山不生草木,出產美玉,山中有一種鳥,「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據說這種鳥的名字得於其鳴叫的聲音「畢方」,它出現的地方會產生一種怪火。
此 印的印體鑄造很特別,印臺中空,上有一鏤空的盤蛇。畢方鳥與蛇有密切關係,傳說當初黃帝號令鬼神於泰山之顛,就是「駕象車,而六蛇龍、畢方並轄」。印鈕與 印面圖案相配合體現同一內容的漢代印章並不多見,此印既表現了當時流行的神話,又展現了漢印精湛的鑄造工藝與設計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