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壽山石造假最多是田黃2


 而且,現在收藏市場太火了,不懂行的賣家越來越少。
 他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收藏家曾經到一個很偏僻的山區,
在一間簡陋的房子裡看到一位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當時就正在看一本收藏類的書。
此外,方宗珪提到,如果想進行壽山石投資,切記不要以自身的審美標準去收購石頭。
 因為投資要考慮的是投資最少、差價最大、資金回籠時間最快。
 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其實是在替別人買石頭,而每個人對石頭的審美取向都是不同的。
所以,要以最終購買者的喜好為參考。 (徐小青)

 市場觀察:清代就有田黃替代品
方宗珪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現在市場上壽山石造假最多的品種是田黃石。
因為造假也需要成本,價值不高的東西「不值得」去做假。 田黃的價值眾所周知,
一塊田黃石動輒就是幾十萬元,自然也就成了造假者「青睞」的對象。
此外,和原生礦石相比,田黃本身俱有的次生礦特點也使得造假相對容易。
 以荔枝凍為比較,由於荔枝凍是原生礦,石頭的通透感和色彩很自然,所以很難造假。
田黃石則重視二次生成,石頭的色彩看上去並不鮮豔。
其實,早在清代,就有田黃的替代品了。 清代官員喜歡田黃石,
可是田黃石沒那麼多,所以經常用連江黃來代替。
所以有句俗話是,「連江黃,假田黃」。
想區分真假田黃,也有一些要點可循。 方宗珪強調,田黃是次生礦,
所以辨別一塊石頭是不是真的田黃石,首先就要看它是否具有次生礦,
以及幾種深層次的標準特徵。

 第一,形狀 田黃石是因火山爆發後,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
因為「一路顛簸」,所以沒有棱角。

 第二,皮層 由於長時間埋在泥土中,泥土在有機肥的作用下有了酸性成分,
石頭也被慢慢酸化,其中一些容易溶解的顏色就會浮現在石頭表面,比如黃色。
 這些顏色在泥土中無法流失,最後會再重新作用於石頭內部,
「像自己的血抽出來再回去染上自己的皮膚」,這就造成了田黃表皮的不一樣。

 第三,顏色 因為酸性作用,石頭中的顏色被稀釋,
石頭會變淡,再次染色的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也不可能染得很均勻,
所以,田黃的外表和內裡顏色會有濃淡之分。
「如果看到一塊石頭的顏色'表裡如一',那絕不是真的田黃。」

 第四,裂痕 在田黃表面,一般會產生一些細細的裂痕。
 不同於開採、保護得很好的原生礦,「田黃是一種受傷的石頭,是母親不要了把它扔出來的」。
 在從山上滾到山下的過程中,在由流水把它運載到土裡的過程中,
經過無數磕磕碰碰的田黃表面會有細細的裂痕,就一點也不稀奇了。
 尤其是,這種裂痕又受到土裡酸性的浸染。

最後,方宗珪說,對於如何辨別田黃石,在收藏界有各種各樣的觀點。
其中一種認為,可以用田黃石的「六德」,如潤、細、溫等為標準。
 但他認為,「潤、溫」只能作為一種形容詞,不能作為田黃的標準,
因為其他的石頭也可能具有這些類似的特點。
如果以這些修飾語作為田黃的標準,「概念就太混亂了」。 (徐小青)

(本人收藏)

(跟石友 昀林 借來的圖片)
兩者都是金黃色的 皆採用薄意的方式雕刻
在圖片上看不出太大的差別
但行家手一摸便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